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34297|回复: 14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图时代的摄影文化(高峰主题研讨会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2-7-2 07: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西风画扇 于 2012-9-12 09:21 编辑

读图时代的摄影文化

――光影中国网第一期高峰主题研讨会


各位影友:


      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海天如一,光影中国网高端论坛高峰主题研讨会,经过紧锣密鼓地准备,今天正式与大家见面了!


     根据光影中国网高端管理层的意见,每期高峰主题研讨会将立足于全国摄影发展的前沿,立意较新,通过采访嘉宾、影友互动、视频访谈等环节,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话题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从而形成较高的研讨价值,再汇集制作成《光影中国·高端月刊》电子杂志,图文视频并茂,便于广大影友浏览,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根据光影中国网的安排,第一期高峰主题研讨会的主题为“读图时代的摄影文化”,本期话题由我主持。


      下面,我介绍一下本期话题特邀的12位嘉宾,他们分别是:


      光影中国网总编丹江冰;


      光影中国网总顾问低烧老色友;


      光影中国网总顾问刘延超;


      光影中国网总顾问梦开始的年代;


      光影中国网总顾问迎春花;


      光影中国网副主编老骑兵;


      光影中国网人像讲师飞扬视觉;


      光影中国网高端论坛风光版版主阳光的手;


      光影中国网忠实影友鱼我所欲也;


      光影中国网高端影友御书琳枫;


      光影中国网校园部部长桃李不是错。


      各位影友,各位嘉宾:作为摄影人,我们经常说,二十一世纪是读图时代。提到读图,广义地说,应该是图像,包括摄影图片、美术作品和视频影像;狭义地说,就是摄影图片。今天我们的话题把读图定位在摄影图片方面。


      图片的传播渠道有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更有网络等立体媒体,作为“读图时代”,我认为有两个标志性的东西,即:摄影群体的扩大普及和快捷广域的传播平台。数码时代替代了过去的胶片时代,数码相机的普及,尤其是手机具有照相功能的普及,使摄影群体迅速扩大乃至普及到普通的老百姓,让图片的获取变得非常容易;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图片的展示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和宽广的平台。因此,可以说,读图时代是数码时代和网络时代二者有机结合的产物。

      在当今的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片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风尚,摄影已经形成一种文化潮流,即“摄影文化”。




相关高端论坛研讨会链接:

点评

让我们共同感受”读图时代“吧。  发表于 2012-7-6 14:27

评分

参与人数 3金钱 +30 收起 理由
冰凌花-三友 + 10 很给力!
笨笨嘉 + 10 很给力!
梦歌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1 赞1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07:41 | 只看该作者
嘉宾采访:

      作为“摄影文化”,已经逐渐成为“大众摄影文化”,应该如何发展和繁荣,如何提高水平,如何形成文化产业等等,今天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向嘉宾进行采访。


      首先,请每位嘉宾都回答一个共同话题,就是:你对摄影文化的认识和感知,用一两句话进行高度概括。


      然后,我分别向每位嘉宾进行提问,具体采访内容如下:


     一、刘延超(光影中国网总顾问),你好,你是从事摄影几十年的老摄影人了,是伴随着过去的胶片时代一路走到现在的数码时代,请你谈一谈摄影步入数码时代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


      二、阳光的手(光影中国网高端论坛风光版版主),你好,你是最早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人,也是南阳市互联网新闻中心主任,南阳十大IT青年,请你谈一谈互联网在摄影文化大繁荣中的作用。


      三、梦开始的年代(光影中国网总顾问),你好,摄影文化已经是一种大众文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请你谈谈如何更好地普及和发展摄影事业,从而带来摄影文化的大繁荣?


      四、光影之梦(光影中国网校园部影友),你好,当前手机已经非常普及,大部分手机都具有照相功能,通过手机获取图片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请你谈一谈大家是如何应用手机的照相功能,并通过互联网来弘扬摄影文化的?


      五、迎春花(光影中国网总顾问),你好,读图时代的来临,已经成为当今一种主导性的、全面覆盖性的文化景观,以及全球化时代一个极为重要的学术理论热点,近些年在中国学术界引起了较为普遍的关注。请你谈一谈这方面的情况,同时说明人们为什么在读文的同时,更加青睐读图?


      六、低烧老色友(光影中国网总顾问),你好,当前,铺天盖地的图片传播代表了摄影文化的普及和大众化,随之而来遇到的问题是粗制滥造的图片也影响人们的欣赏视觉,请你谈一谈如何提高大家的摄影水平、后期艺术?


      七、老骑兵(光影中国网副主编),你好,既然是读图时代,也就包含着大家对图片的理解能力,也就是对摄影作品的艺术欣赏能力,请你谈一谈在读图时如何提高鉴赏能力?


      八、飞扬视觉(光影中国网人像讲师),你好,人像摄影是摄影作品中最有灵性最讲艺术的文化,请你谈一谈人们在读图时如何能比较准确地读懂人像作品的艺术内涵?


      九、鱼我所欲也(光影中国网忠实影友),你好,你是大学教授,光影中国网的忠实影友,发主帖300多帖,跟帖5700多帖,在线时间2300多小时,既有较高的摄影水平,也是玩论坛的行家里手,请你谈一谈摄影文化的艺术审美和多元性。


      十、御书琳枫(高端影友),你好,目前你已经是高端影友了,在光影中国网的影友中,你是最勤奋好学、善于钻研、进步最快的影友,请谈一谈在摄影文化领域里,你是如何认识和感知摄影文化,并一步步走进艺术殿堂,并由此对现实生活有了重新的认知?


      十一、丹江冰(光影中国网总编辑),你好,光影中国网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应该得益于读图时代人们对摄影文化的认知,请你谈一谈光影中国网在摄影文化建设方面的做法,并如何引领这一时尚的先进文化,开拓和发展这一文化产业。


      各位嘉宾,我们现在进行的是高峰主题研讨会的第一阶段,即网上采访嘉宾,请大家能够在一周内跟帖回答以上问题。请广大影友予以关注,也可以跟帖回复或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07:44 | 只看该作者
      一、主持人:刘老师,你好,你是从事摄影几十年的老摄影人了,是伴随着过去的胶片时代一路走到现在的数码时代,请你谈一谈摄影步入数码时代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




      刘延超(光影中国网总顾问):首先说,摄影术自诞生之日起的一百多年来,一直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但是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展就是摄影的数字化。摄影数字化在给各行各业提供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给摄影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快捷。从事过胶片时代的摄影人都有很大的感受,除了娴熟的技术外,就是后期的暗房冲洗,虽然很累但都能感受过程的喜悦。


      再者,就是经历了胶片摄影占主流的阶段,数码摄影的出现及发展的阶段,数码摄影逐渐普及阶段。更是到了摄影大众化的普及,摄影从文化范畴已经到了摄影快餐的时代,也就是读图时代。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和数码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地随时发生的事情迅速就会传遍全世界,随时上网随时发图片,这些在胶片年代是不可想象的。





        二、主持人:孙主任,你好,你是最早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人,也是现任南阳市互联网新闻中心主任,南阳十大IT青年,请你谈一谈互联网在摄影文化大繁荣中的作用。




      阳光的手(光影中国网高端论坛风光版版主):主持人好!下面我就你提出的问题说一下互联网在摄影文化大繁荣中的作用,偏颇之处请见谅。

      互联网是科技,科技发展助推了摄影文化大繁荣。摄影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科技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19世纪中期,现代物理和化学的建立,促成了法国的达盖尔的傲世大发明,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的发明摄影技术,并命名为“达盖尔照相术”,并制成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在随后这170年里,照相机走过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纯光学、机械架构演变为光学、机械、电子三位一体,从传统银盐胶片发展到今天的以数字存储器作为记录媒介。“笑看浮云遮望眼,瞬间沧海变桑田。”数码相机的出现正式标志着相机产业向数字化新纪元的跨越式发展,便捷的操作和相对低廉的价格把摄影拉下了神坛,使得“傻瓜”也能拍照,“草根”也有相机,把摄影从少数人手中解放出来,一项贵族艺术彻底转变成了大众化的工具、大众化的艺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尽管有部分摄影师甚至是名家对数码摄影颇有微词,在我看来这都是受固有观念的束缚和认知的偏激造成的,就像清政府认为西洋火车、火轮船、火炮都是奇技淫巧之术一样,终会受到现实的打击。

      出去走一圈,你会看到,乡村城市,阡陌山溪,海滨雪山,“咔咔”之声不绝于耳,好像相机都是公家的,出的作品恐怕用汗牛充栋是无法表达的,不仅仅是都用“G”和"T"了,那分明是图片的海洋。人都有展示的欲望,衣锦夜行、怀才不露的人还是少数的,这些照片除了部分自娱自乐外,大部分还是要向外展示的。而展示需要媒介,而这时候互联网来了,瞌睡的人找到枕头。

    这个时代的网络科技高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新兴媒体。而互联网和数码摄影一见钟情的联姻,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人们的影像生活也由此得到了彻底改变。雨后春笋般的摄影网站、众多的参与者、影事影赛、协会沙龙、流派的纷争、学术争论与思辨引发了纷繁多姿、变化万千的摄影文化现象,促成了互联网推动下的摄影文化大繁荣,这种繁荣与科技发展的紧密关系,和以前是一脉相承的。毕竟互联网也是科技发展的产物。

      摄影依然是艺术,艺术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在这个互联网背景下的大众摄影时代,科技的发展也使创新成了大众的工具,从而使创造性劳动成为了人类的大众化劳动。这样使摄影艺术与非摄影艺术,专业摄影与民用摄影的界限变得模糊了,其实,这也不是坏事。网络文学比网络摄影提前走了一步,许多网络作家也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大雅之堂,许多人的名字也家喻户晓,人们欣赏他们的作品的同时,好像也没有刻意去看他是哪个作协的,属于几级作家。在互联网上,大家在“比、学、赶、帮、超”中提高了摄影水平,树立了精品意识,增加了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有了个体的摄影水平提高,我国摄影的整体水平就会有大幅提高,一大批优秀的摄影人就会脱颖而出。纠结于石老师(鱼我所欲也)归纳总结的有些人把“传统胶片坚持凌驾于数码摄影之上”、“人文纪实摄影蔑视大众风光摄影”、“前期单纯拍摄抵制后期数码创意”等几种条条框框的论调之上,都不会太持久,互联网推动了多元的摄影大文化,多元的发展促使共生和谐,促使摄影艺术更加瑰丽多彩,生机勃发。互联网让更多人参与,冲散了条条框框的束缚,推动了多元的摄影大文化,这是它对摄影最大的功劳。





      三、主持人:梦总,你好,摄影文化已经是一种大众文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请你谈谈如何更好地普及和发展摄影事业,从而带来摄影文化的大繁荣?




      梦开始的年代(光影中国网总顾问):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加强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为基本权益为主要内容.........


      摄影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迎来了数码时代。数码时代的到来,使摄影彻底放下“高贵”的身价,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重要文化活动,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又为摄影活动提供了更好的展示平台。南阳网作为南阳的官方网站,承担着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践行部门,南阳网近两年来,在发展南阳摄影事业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南阳摄影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为了更好地普及和发展摄影事业,就要以《决定》为理论指导,立足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


      1、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目前在文化体制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造成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比较匮乏,一些不良的娱乐活动乘虚而入,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中占了一席之地,严重地侵蚀了人们的思想,污染社会风气,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而摄影作为一项健康、有益的活动,能够提高人们的素养,宣传真、善、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把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发展摄影事业的目的。


      2、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如何真正让摄影走进人民群众中去直接关系到摄影事业的繁荣与否,为此我们要加强对摄影的宣传工作,引导人民群众关注摄影,走近摄影,参加摄影活动,要积极地普及摄影知识,使人们了解摄影,喜爱摄影。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人民群众对摄影的认知度,在组织好知识讲座、专题活动、采风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一些技术交流和联谊活动,激发人们的兴趣点和摄影创作热情。


      3、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在发展摄影事业时必须要坚持正确的导向,以弘扬社会正气,培养文化风尚,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同时为了增强摄影事业的发展后劲,还必须考虑一定的经济效益,毕竟公共财政支出是有限的,所以适当地组织一些收费活动是必要的,但要考虑到人们的经济承受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网络媒体的商业运作,用推广摄影来聚集人气,用人气来扩大网站的影响,提高知名度,用知名度来吸引商家,用经济效益来“反哺”摄影,推动摄影的普及和繁荣。


      4、坚持创新,促进繁荣。充分利用“光影中国”这个大平台的优势,把更多的、不同层次的摄影爱好者吸引进来,把“光影中国”办成摄影爱好者学习的课堂,广大影友交流心得的园地,高端影友讲技论道、切磋技艺的沙龙。用先进的摄影理论和技术去引领带动摄影事业的普及和发展,通过摄影的普及增强摄影事业的活力,促进摄影理论和摄影技术水平的提高,以推动摄影事业繁荣。






      四、主持人:光影之梦,你好,当前手机已经非常普及,大部分手机都具有照相功能,通过手机获取图片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请你谈一谈大家是如何应用手机的照相功能,并拍出一些好照片的?





      光影之梦(光影中国网校园部影友):在生活日新月异的生活中,手机摄影已然成为一种新模式,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对于现在大多数人而言,单反相机还属于奢侈品,但手机是人人都有的普及品。手机摄影自然而然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虽然手机还无法与单反相提并论,但是手机确实是最方便最快捷的拍照选择。手机拍照也省去了单反更换镜头的诸多麻烦,而且闪光的手机也有了相机的一些基本功能。手机微距功能更是不可小觑,以及时下流行的滤镜功能、HDR功能、自动对焦功能都有。所以说现在的手机拍照功能也十分强大,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便携性。出门你可能想不起带单反相机,但是你绝对不会忘记带手机。在一些特殊的时间里,用手机去记录一些特别有意义的瞬间,也是非常有纪念价值的。我本人也是手机摄影的忠实用户,下面给喜欢用手机摄影的人一些小的建议。


    1.协调手的把持度及拍摄姿势。喜欢用手机拍照的用户可能深有感触,拍照手机只有那么大,重量还不到一般传统相机的一半,如果拍摄的时候手把持不稳,再好的光线拍出来也是难看之极。特别是CMOS型摄像头更为敏感,稍微的震动都会直接影响到成像的效果。在拍摄时,右手握机对准拍摄对象,然后用左手托住右手,保持平稳。由于手机反应速度没有照相机那么快,按下拍照快门后并不是立即取景的,而是在快门声响的时候才取景,所以拍照的时候最好设置快门声,而且拍的时候手机一定要拿稳。特别是按下拍照功能键的时候,如果这时候动一下,那拍出的图片有可能会模糊了,所以一定保持稳当的姿势直到照片拍摄完成。


    2.掌握光线。光线是成像好坏的重要因素,手机摄像头和照相机一样,对光线的要求也很高,而且由于手机摄像头的镜头小,采光更为重要,因此为了拍摄一张好的作品,一定要选择良好的光线条件,尽量避免在逆光的情况下拍摄,除了通过外部条件来满足光源外,有的手机还可以通过手机内置的辅助功能来对调节:

    ①调节亮度。很多手机都可以调节摄像的亮度,当光线不足时可采用此项。

    ②夜间模式。并不是只能在夜间使用的,白天光线不足时可以用夜间模式来取得比较好的亮度。只是在打开该模式后取景的时间比较长,如果手稍有抖动,拍出的照片就会重影。

    ③闪光灯。手机上配置的闪光灯其实是一个高亮的LED灯,打开时可以有效补充光线,不过有效距离比较短,适合近距离拍摄时使用。

    ④夜间或室内光线不足时,尽可能打开夜间模式或闪光灯(不是所有手机都有的功能),效果会略好一些;最好的办法是为其补光,室内加盏台灯,室外打开车灯,或者靠近灯源;手电筒也是很好的补光源,光线暗时会很有帮助。

    3.侧光最能突出质感。光线够强,拍摄效果自然好。但光线是不会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因此需要随时改变拍摄角度,注意观察光线的照射方向。你可以顺着光,尽量使拍摄物体能自然被光线照射。

    一般情况下,从侧面射入的光线能更好地突出物体的质感,因此要尽量利用侧面光。逆光或者侧逆光时,可以考虑用物品进行遮挡,实在不行就用手在摄像头旁遮一下,缓解逆光的影响。在强光下拍摄也需要注意,千万不要用手机镜头对着强光拍摄。

    4.向你的拍摄对象靠近。多数可拍照手机都没有变焦镜头,因此当你拍摄的时候,一定不要离你的拍摄对象太远。通常你应该用手机拍摄那些没必要用普通照相机拍的物体,比如你在跳蚤市场买来的小东西。尽量让你的拍摄对象填满你的镜头,这样拍出的照片会显得清楚一些。靠近你的拍摄对象,直到能够尽可能地展示细节--皱起来的鼻子,弯弯的眉毛。当然也不要靠得太近,这样拍出来的形象会模糊不清或变形。一般而言,你和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应在1到2英尺比较适宜。


    5.用“三等分法”构图。拍摄对象找准了,那他放在镜头的哪个位置最恰当呢?介绍一种比较适用的“三等分法”构图技巧。初学摄影取景,往往会将拍摄对象放到画面中央,对准焦点后直接按动快门。这种千篇一律的构图不够生动,建议摄影者采用“三等分法”构图,即在实际摄影构图中将主体景物与中心稍错开,并注意主体与其它物体之间的呼应。


    6.从眼睛水平高度拍摄。注意手机与景物的平行如果你的摄影技术不够好,还没有达到自由运用取景角度的水平,在拍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手机与景物的平行,即手机所在的平面要与景物所在的平面平行,尤其是在拍漂亮MM的时候,要是没掌握好,人像就容易变形。

  直接的眼神交流会使一张照片更传神。当你拍摄人或动物的时候,让你的手机摄影镜头与对象的眼睛保持同一水平高度,抓住对象眼中流露的神采和迷人的微笑。

  如果你拍摄小孩或宠物的话,你必须弯腰迁就他们的高度。你的对象并不一定要看着镜头--任他(它)们随意自然,这样拍出来某个角度的眼神更能产生一种个性的,牵动人心的感觉,让你也不自觉地融入照片中。

    7.采用简单的背景。简单的背景能突出拍摄主体。在你准备拍照之前,仔细研究一下拍摄对象周围的环境,千万避免一棵树从对象的头上长出来,或者一辆汽车挂在他们的耳朵上这样类似的情景。好好审视镜头中的景象,必要的时候重拍一张。

    8.尝试从不同角度拍摄。尝试稍微转动你的手机从不同水平拍摄,许多时候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更好,比如拍摄团体照。试一下从对象的不同角度拍摄多张照片--上面、下面,甚至对角线拍摄--你会发现更多精彩。


    9.使用最高精度。许多摄像手机都有选择照片尺寸的功能,它们通常具有低、中、高三种拍照精度可供选择。精度越高,拍出的照片越清楚。请记得把你的手机拍摄精度调到最高以获得高质影像。你也许从镜头上看不出不同精度的区别,但是拍出的照片在计算机上会看出明显的不同。







      五、主持人:宋老师,你好,读图时代的来临,已经成为当今一种主导性的、全面覆盖性的文化景观,以及全球化时代一个极为重要的学术理论热点,近些年在中国学术界引起了较为普遍的关注。请你谈一谈这方面的情况,同时说明人们为什么在读文的同时,更加青睐读图?




      迎春花(光影中国网总顾问):首先感谢主持人以及各位影友,浅述拙见,不到之处还请诸位海涵。 因身体不佳在住院治疗,不能按时详细回答问题,敬请各位朋友多多原谅。

     1、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高速快接奏的生活模式导致人们对视觉的观感日益强烈。于是,读图时代随之来临,图片使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量的信息,以此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读图时代,相对而言,人们的文化生活得以丰富,审美情趣得到不同的诠释。人们在自己的身边就能发现一切,特别是新闻报道、摄影,以其真实的形象,让人们直接感受到新闻的意义。它不局限地域、民族、语言、习俗以及文化的差别,而且图片传播方便快捷。

     还有一种主导的看法是,图文互读是暗合了世纪末中国人的怀旧情绪。怀旧是为了反观现在和未来。也许在现在的生活中大家失去了太多的精致和细节,老调子中的简单、静谧、典雅、安详让人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的倾慕,这或许可以看作是试图改变粗俗生活的一种上进心。当然,读图时代也不一定尽善尽美,不管什么,都有薄弱的一面。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各种文字繁衍到今天,历经千辛万苦。而图片的产生不过百年,孰轻孰重,也总是有争议的。

    2.我个人认为,读图是一种便捷快速认识社会的一种方式。图片相对于文字有天然的优势,它不需要长篇大论地阐述某一种观点,只要一眼,便能解析其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或者地方文化、自然景观、风俗民情等等。当然,不同的角度也有不同的感觉,那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我的记忆中,读图是旧时代上海滩画报,街头的小孩子拿着报纸大声叫卖,那种报纸便配有图画,看一眼一目了然,即使是不认识字的街头拉黄包的车夫,要一份看看,也知道当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再后来就是铺天盖地的连环画,图片配以简单的文字,那种视觉可以说改变了一代人对图画的认识。

      21世纪,是信息累积的时代,多图少文,被立奉为经典。的确,在信息化时代,信息越来越纷繁复杂,阅读者越来越浮躁,长篇累牍的文字就算再优秀,也鲜有人能够完整读下来,除非是小说,就算是小说,也希望在大量的文字中看到一些插图。这样,才能让人感到一阵轻松。这或许也是人们常说的给心灵留一段空间,那空隙里,便是个人思绪自由畅想发挥的力度。






      六、主持人:李老师,你好,当前,铺天盖地的图片传播代表了摄影文化的普及和大众化,随之而来遇到的问题是粗制滥造的图片也影响人们的欣赏视觉,请你谈一谈如何提高大家的摄影水平、后期艺术?






      低烧老色友(光影中国网总顾问): 简单表示一下个人看法:如今伴随着数码技术和网络(包括通讯网络)的发展,记录领域的影像已经日益普及,进入全民“摄影”时代。这一趋势甚至危及新闻摄影师的饭碗。同时,粗制滥造的图片也确实呈泛滥之势。

      对于大众摄影和制作水平的提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提高摄影教育的普及率。美国90%以上家庭拥有一台以上相机。从上世纪80年代,数码摄影列入了中小学教学课程,摄影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显然是国力和教育水平的综合结果。

      2、继续提高自动软件的开发普及。如今许多模式化的自动处理软件已经嵌入普及型相机甚至手机,只要拍摄前设置好,就可以得到很有“艺术感觉”的图像。有些业余影友甚至拿这类图像向专业摄影师叫板。我想,只要通过一定途径的学习,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大众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会日益提高,“摄影”水平也会逐步达到一定的层次。

      全民摄影,图像满天飞,对专业摄影师和摄影艺术家来说则大为不妙。尤其是对那些揣着几张抗战、大跃进、文革时期图片到处招摇的大师来说,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想当年,随便一个白痴只要脖子里挂一台双镜头反光相机,就会被尊为摄影家甚至是“红色摄影家”。

      随着摄影器材的普及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摄影的技术壁垒早已被打破,摄影家、专业摄影师的权威受到前所未有挑战,不断纠结于身份认同率的下降。尤其是报道摄影师,不可能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日子愈加难过。摄影人唯一可以证明自己的只有拿作品说话了。

      如何在竞争中胜出?我看仅仅靠做一个体力型的摄影动物,满身披挂,不断出击,消耗快门,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出类拔萃,似乎有两个途径可以尝试:

      1、为自己准确定位。你究竟想做报道摄影?商业摄影?还是艺术摄影?这不仅决定于你的技能水平和兴趣,还要看你的其它资源。应该承认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集中火力消灭几个敌人才是正道。不是有人爱说吗:“不拍样样会,就拍一门独”。“一招鲜,吃遍天”。

      2、在专业水准的拍摄能力之外,掌握更多技能。作为报道摄影师,建立广泛的人脉才能带来更多的新闻线索,良好的沟通能力便于你进行采访,掌握更先进的传播手段可以提高图片的时效性和新闻价值,良好的文字功底有助于你独立完成采访任务……作为商业摄影师,后期制作、市场开拓、版面设计、客户沟通都是不可缺失的基本能力。而作为艺术摄影家,摄影作品在思想性上必须超前,表达手法要独树一帜,这就要求加强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和个性化的表达能力。至于使用什么机什么头,显然都不如后面那个头更重要了。


点评

呵呵,大师们说的都很到位,真是行行出状元,赞成拥护!  发表于 2012-7-6 15: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07:44 | 只看该作者
      七、主持人:关老师,你好,既然是读图时代,也就包含着大家对图片的理解能力,也就是对摄影作品的艺术欣赏能力,请你谈一谈在读图时如何提高鉴赏能力?

相机型号: SONY NEX-5N    iso: 400    快门: 1/60s    光圈: f3.5



      老骑兵(光影中国网副主编):随着摄影的广泛普及和数码技术的广泛运用,图片这种基本不需要文字说明的信息传递方式越来越被广大读者接受。摄影是一个思想的创作过程,创作过程中又有一定的感情投入。摄影人的喜怒哀乐都会集中地体现在图片里,没有感情投入的图片,是不会产生共鸣的。鉴赏就是对摄影作品能看得懂、理解得透、能说出好在哪里、不足在何处。摄影师大部分都是根据自我感受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摄影创作,摄影的这种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能力是需要和读者进行感情交流和沟通的。

      我认为,要提高鉴赏能力,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摄影基础知识,看到摄影作品后大致能有个基本的判断,例如主题鲜明不鲜明、构图紧凑不紧凑、光影效果好不好、风格特别不特别等。

      其次,摄影作品门类众多、风格各异,没有好坏,但品位有高低,这就不是简单的摄影知识能够掌握得了,需要自己在审美观上有比较高的趣味,只能靠大家平时大量欣赏好作品来慢慢培养,靠自己不断的摄影实践来提升。

      其三,要经常进行图片交流。品味是在交流中渐渐提升的,不经常看别人的摄影作品是绝对不可能提升自己的鉴赏品位的。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种交流进步最快。

      其四,敢于对别人的作品品头论足,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敢于拿自己的作品让别人说三道四,这样收益最大最快。

     



      八、主持人:飞扬老师,你好,人像摄影是摄影作品中最有灵性最讲艺术的文化,请你谈一谈人们在读图时如何能比较准确地读懂人像作品的艺术内涵?





    飞扬视觉(光影中国网人像讲师):我觉得人像作品从简单分类上来说分为两类:一是艺术人像,二是商业人像。从艺术人像来看,主要是通过摄影的手段来表达艺术,艺术从表现形式上,又有很多方方面面,如表现的时代,表现的内在精神,表现类别等等。主要是你要抓住重点,作者要通过哪一种形式来表达他的内心世界,比如“作者是想通过中国古代某一个时期的文化内涵加上现代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中国一个传统的思想”,那么你看这幅作品的时候,肯定要知道这个年代的文化,简单来说,一幅有思想的作品,是文化、经历、知识与技术的最终呈现。

    从商业人像来看,大部分商业人像主要是以夸张的表现手法,绚丽的色彩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的相互融合,来表达商家的商品的重要性为创作主题,所以一种是纯艺术的创作,一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创作,两种相互依存,纯艺术离开商业将无法运作,商业离开艺术也将没有生命力。

    那么作为我们影友来说,要想读懂别人的作品,那也就要搞清别人是纯艺术创作还是商业运作,如果是艺术片那么往往作品都是通过一些文化形式来表达作者的不同思想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和认识;如果是商业类人像那就很明确作者肯定是通过一些文化形式来体现这种商品的本质。

    总之,读懂是为了更好地吸收,要吸收别人的精华,就要了解更多的方方面面,包括摄影作品艺术鉴赏知识等,因为摄影师就是一个杂家。




    九、主持人:石老师(鱼我所欲也),你好,你是大学教授,光影中国网的忠实影友,发主帖300多帖,跟帖5700多帖,在线时间2300多小时,既有较高的摄影水平,也是玩论坛的行家里手,请你谈一谈摄影文化的艺术审美和多元性。



      鱼我所欲也(光影中国网忠实影友):给海天老总交作业之前,先澄清一下,其实本人并不像他所言那样,我的摄影时代还处于蹒跚学步阶段,没有什么“较高的摄影水平”,充其量说只是个眼高手低的增加快门次数者,也不是什么“论坛的行家里手”,充其量讲是个蹩脚的论坛拥趸者。所以,这里先要实事求是地表白一下。这样,既使说错了话,影友们也能原谅滴。下面切入正题。

    一、关于摄影文化的艺术审美

    摄影是一种文化的代表符号,它不只是为了欣赏艺术,或达到某种单纯的实用目的,它还能充分发挥图像文化的优势,作为各种内容的宣传品,直接为政治利益、文化交流宣传等服务。目前,在全国各地以及世界上开展的各种摄影奖赛、摄影活动、摄影图片展览等足见摄影的重要意义。鉴于此,首先跟影友们探讨一下摄影文化传播中的艺术审美取向。

    现代摄影作为科学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的产物,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并己存在170多年。摄影艺术的发展,带动了影像传播的发展,摄影文化的传播是与一定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的,与当时社会技术条件、人们审美心理都有一定关联。在摄像技术问世之前,人们通常用照片作为素材,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当时很多人将自己的照片贴到名片上,用于与朋友、客户、亲属交流和分享。之后随着摄像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拉近了人们与影像之间的距离,影像文化开始走入普通人生活,社会大众只要有摄像器材在手,就可以很方便的随时随地进行摄影,大众摄影时代到来了。那一个个用镜头记录下历史的摄影大师、那一幅幅记录着历史印痕的黑白照片,正在给我们真切地讲述着历史,讲述着时代的变迁,讲述着生活的流变。之后,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为摄影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互联网上有海量的信息,也有海量的图片,图片的传输逐渐成为互联网中信息交流的主要部分。搜索引擎中随意一搜,一些摄影大家的作品立马可见,彻底地打破了传统摄影传播方式的束缚,不再像之前那样,只能在展厅才能欣赏到名家作品,受众群体由小众向大众化过渡。甚至在网络上可以进行摄影作品的买卖,明码标价,买卖双方信息对称,不存在欺诈,大量摄影论坛与社区的出现,也为摄影爱好者们提供了互相交流的空间和平台,大家交流摄影心得,探讨摄影技巧,总之,图片丰富了网络资源,网络也拓展了摄影文化进行传播的空间。

    1.纪实美

    摄影最本质的特征是纪实,而不是唯美。摄影的纪实特征形成了纪实摄影广泛的概念。有些人总认为摄影就是艺术摄影,艺术摄影就是风光摄影。所以很多人一拿起照相机就到处拍风光。由于缺少文化积淀和创新思维,结果只能拍出一些不是艺术作品的风光记录。摄影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摄影家因为其摄影作品反映了人类的战争、疾病、灾害、苦难、社会弊端或新的发现,引领了社会舆论,使人民或政府惊醒,从而做出了某种社会改革。

    2.情感美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情感能够激发摄影者的创作热情,摄影师是在情感的支配下去观察现实,选择画面的,客观外物之所以能在摄影师的眼中成为被摄对象,其原因就在于客观外物的某些特征与摄影师的情感相契合,而成为摄影师抒发情感的载体,成为摄影拍摄的对象。当摄影师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被摄对象中去的时候,通过镜头,提炼加工,我们就可以从他的摄影作品中观照出摄影师的情感倾向。摄影师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表现手法,也是在情感的支配下,巧妙运用光线、线条、色彩、构图等摄影要素去表现现实的,并通过作品表达了摄影师本人的思想感情。

    3.风格美

    这些年来,单反相机的大量普及,使我们感觉到一个全民单反的时代已经来临,同时专业的、非专业的摄影网站蓬勃兴起,也推动了摄影事业的迅猛发展。摄影文化发展日新月异,摄影文化现象更是纷繁多姿,变化万千,并引领我们进入了读图时代,同时也迎来了摄影文化的大繁荣时代,摄影毋庸置疑已成为现代社会工作与生活不可缺少的文化手段。现今的中国,每天从早到晚,长城内外,大河上下,每时每刻,都有相机的快门“咔咔”作响,每天诞生的照片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从领域上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紧张的公安、忙碌的医院、严谨的科研、潇洒的艺术、快乐的旅游、亲热的团聚等等,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相机相伴,相机成为人们工作的助手与生活的朋友。同时,一批水平较高、富于创新精神的摄影家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似乎是一不留神就撞了个摄影大师的头衔。然而,对一个真正对摄影艺术孜孜追求摄影师来说,是否具有个人风格才是每一个摄影家毕生所追求的目标。世界因摄影而精彩,人类因摄影而进步,从纪实摄影到艺术摄影再到商业摄影,可以说每一类图片都能够捕捉到了最生动最精彩的瞬间,每一幅图片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艺术的最终目的在于创造美,摄影艺术也不例外。摄影艺术美需要摄影家和被摄对象的相互交融与沟通。摄影家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将自己的情感、审美理想融入到创作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摄影图片传播的审美功能。

    二、 关于摄影文化的多元性

    新世纪繁荣的局面显示了摄影的多种可能性,摄影可以做什么?摄影应该怎么做?这是摄影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开拓性思考;大繁荣呼唤着多元化,这是走向功能化、精细化、类别化的良好态势,是在充分张扬各自优势而走向新的和谐的发展历程。然而,或由于受固有观念的束缚,或因为地盘观念而产生的恐慌,或出于对既得利益的保护,一些恐惧多元化的偏激禁不住冒了出来。目前就有这样几种论调引起了人们的争论:(1)传统胶片坚持凌驾于数码摄影之上;(2)人文纪实摄影蔑视大众风光摄影;(3)前期单纯拍摄抵制后期数码创意。如此种种对决,正是以一元论代替多元论的结果,是以停滞的目光来看发展而产生的困惑。如果我们用辩证的、发展的、多元的目光来看待这些纷争,就会心明眼亮,就会发现这正是世纪转折为我们带来的摄影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1、传统胶片与数码电子的思辨

    当今一些摄影师仍坚持使用传统胶片相机拍摄。这种对器材的选择本无对错高低之分,然而一位著名摄影师在接受采访时却反问道:你看谁用数码拍出了好照片?其回答极其不屑。摄影的诞生与发展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与科技紧密相连,因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因科技的局限而受到制约。1 9世纪中期,因为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建立,摄影术才可能在尼艾普斯、塔尔博特、达盖尔的手中诞生。20世纪20年代,德国人在精密科技的基础上,制造出135莱卡小型相机,摄影师才得以随时地抓拍精彩瞬间,才有“决定性瞬间”学说的建立影响了几代人。到了60、70年代,日本人把微电脑引入相机,从而使美能达、尼康、佳能横行天下。使得“傻瓜”也能拍照,把摄影从少数人手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大众化的工具、大众化的艺术。在一些摄影师心目中,高档相机、大画幅相机、专业胶片、专业冲洗系统的形成,已经是摄影的理想王国。人的伟大正在于追求的永不止步,科技在进步,数字科学在发展。上个世纪末,有好事者又把数字科技引进相机,不用胶片,不用冲洗,可以传输,可以储存,可以修图,可以扫描,几乎颠覆了传统摄影。是福? 是祸?一场关注与争论愈演愈烈。但是,仅十几年的发展,数码影像质量提高之快令人瞠目结舌,30万、100万、500万、1280万、3620万像素……按正常人的分辨率每毫米7个线计算,5×7英寸的照片400万像素就够了。从数码影像的发展来看,其结像能力赶上甚至超过胶片已不在话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为什么数码摄影的出现会令一些摄影师感到不快,以至抵制与反对呢? 当然,坚持用胶片拍摄没有错,今天有,一百年后也会有,就像有了汽车,有人仍然愿意坐马车,有了电子相机仍然有人愿意用针孔相机一样,爱好而已,没有对错胜负也难以辩出是非高低。不论是传统的胶片相机,还是新兴的数字相机,不过是成像载体的不同,最终我们都是要获得一张优秀的满足人类审美需求或新闻信息传播为目的的照片而已。问题在于,我们对科技的进步应当欢迎,应当学习,应当研究,而不是藐视、抵制与打拼。网络对于传统摄影文化的解构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传统与现代共存的过渡期外,传统的摄影形式,包括银盐技术和手工技艺,也还会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如果把对器材的使用看成是多种选择,那么传统胶片与数码技术便无对错可言。因为照片的优劣,决定性因素不是器材,而是器材使用者。

    2.人文纪实与大众风光的思辨

    漫长的人类命运史、人们在创造文明进程中的艰难曲折、人性中真善美的悲欢离合,过去我们只能在支离破碎的传说中和浩如烟海的文字叙述中认知,难以获得准确具体的印象。因而摄影术一经问世,许多摄影师便热衷于拍摄世界各地的民俗风情、社会事件、大小战争,特别是小型相机、快速胶片的出现,更使得人文摄影如虎添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玛格南图片社、普利策新闻奖,荷兰阿姆斯特丹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的建立,都为人文摄影提供了活动的平台与发展的空间。人文摄影充分体现了摄影的功能,“勇做时代见证人”成了新闻摄影师崇高的追求,“不给历史留下空白”成为报道摄影师光荣的使命。在为社会改革与进步的摄影中,人文摄影有着突出的重要贡献,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主流地位也是众所公认。用伟大、珍贵、无价、一图胜千言等词语来形容人文摄影并不过分。然而,人类生活是多种多样的,人们的追求也是多姿多彩的,从事人文摄影的人数毕竟有限。因为从事这项摄影需要有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命运的热情,要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活动能力,要有熟练的技术技巧与充足的时间与体力,而作为喜欢摄影的大众百姓,当跨越了“纪念照”阶段而想进行“创作”之时,绝大部分人便开始把镜头对准奇山丽水、风花雪月。中国目前百万摄影爱好者中,起码有一半在拍摄风光,春天的梯田,夏天的草原,秋天的坝上,冬天的雾凇,像无声的动员令,集合了成千上万的长枪短炮在拍摄。一年有几十万人去新疆去西藏……不仅拍摄,而且要交流,要展览,要发表。互联网上,风光摄影触目皆是;报纸杂志,美丽的风光照片从不缺席,不是主角就是配角。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人对天人合一关系的认识深入,从对抗、征服、利用到今天的和谐。回归自然,热爱自然已经成为现代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摄影爱好者钟情于风光,不辞辛苦跋山涉水地拍摄风光,也是现代文明的一种体现。难怪许多摄影人把美丽的山河、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称为“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

    3.图片前期拍摄和后期PS加工思辨

    如果割裂开来谈论前期后期是没有意义的,两者是个有机的整体,是无法割裂开来的,是不能用哪个重要来讨论的,其实这个命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唯一的答案就是前期后期都重要。前期是基础,片子的质量是由前期决定的,一个跑焦严重的的片子,指望后期再锐化都不可能合焦。而后期的手筋和技巧是给片子纠正缺陷和出彩的,在这里我先把新闻片、纪实片排除(其实这些片子也需要后期一定的校正滴),我们将摄影称作是一门艺术,其艺术性最终是在出片上表现出来,而后期制作就是一种艺术的再加工过程,是一种匠心独运的创造过程,我们允许音乐、小说、绘画、雕塑等等有艺术加工,为何摄影不能呢?既然承认摄影是一门艺术,就应该允许摄影师有个艺术的再创造过程。现代数码技术也正是往这个方向努力的,自从开辟了数字摄影的时代,一些图片修编的超级软件也应运而生,给现代数码摄影人提供了巨大的创作空间,为其思想的自由驰骋提供了可资实现的平台,这本身就是科技以人为本,就是技术进步的表现,这是毋庸置疑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摄影的创作过程就好比制作做一道菜,只注重前期菜原料如何质量好,来源如何有保证、绿色、纯天然、无农残化肥污染、生长时期适宜、择菜洗菜干净等等是不行滴,也显摆不出大厨的手艺。(当然木有这些肯定也是不行滴,谁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这些上乘的原料,不同的大厨采用的手艺可能不一样,可讲究刀工,可讲究火候,可讲究烹、煎、炒、炖、焖、熘等工艺过程,每个大厨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技艺。这样一道道不同风格和色香味的菜才能做出来。

    摄影之道盖与尔同矣!

    但是目前坛子里有三种倾向,一种是鄙视PS,认为摄影就是真实再现,要反映实际,PS是花架子,是一种借助于假的东西而人为制造出的一种魅惑,是传统东西对现代技术的献媚。额滴那个神嘢!摄影是艺术,艺术是需要再创造和再加工滴。就好比美女们涂脂抹粉、粘个假睫毛、做个发型等等,捯饬(daochi)完了哪个爷们不爱看?当然,您要是非得说范冰冰木有芙蓉姐姐好看,那咱也不能说您审美有问题,至少是跟大众化观点不太一样,独自好那一口而已。说到捯饬,咱不得不提宋美龄,人家可是个腕级人物,并且大美人,特有范儿,但据说老蒋先生一辈子木有见过太太卸妆后素面模样。人家蒋夫人为何这样呢?还不是讲究艺术的再加工过程嘛!名人尚且如此,况咱一个凡夫俗子呢?所以说,建议那些反对PS的朋友,认真钻研一下PS,下功夫学学PS,只有了解啦,认识了,你才会觉得里面天地很宽,里面其乐无穷,里面美着哩,得劲着哩!呵呵呵……

    坛子里第二种倾向:过分渲染PS的功效,似乎随便拍一张PP,只要PS玩滴熟,照样出大作。额滴接着那个神嘢!您违背摄影艺术的原则,您木有了解摄影的初衷。摄影是一种表现艺术,对于伟大的摄影家而言,确切滴说是一种思想意识和个人情感的表现艺术。摄影师以光影艺术做笔,来表达诉说自己对自然、人文和事物的观点和认识,通过镜头来打动观众,感染观众,来把思想传递给观众,说服观众,使之接受自己的见解。而这种来自图片深层的原力量,不是能够通过PS来实现滴!

    坛子里第三种倾向:过渡PS。色彩浓郁,对比强烈,磨皮过分,似乎不把观众刺激滴去岗王庄住一礼拜决不罢休。当然,这是新人一般常见毛病,是个小问题,无关痛痒,注意一下就是啦。






      十、主持人琳枫,你好,目前你已经是高端影友了,在光影中国网的影友中,你是最勤奋好学、善于钻研、进步最快的影友,请谈一谈在摄影文化领域里,你是如何认识和感知摄影文化,一步步走进艺术殿堂,并由此对现实生活有了重新的认知?





      御书琳枫(光影中国网高端影友):首先感谢光影中国网给了我这么一次机会来作为首期嘉宾谈关于摄影的话题,我很开心,也很愿意在这个地方和诸位老师影友分享我的一些个人体会。摄影给我留下最早的印象是小的时候爸爸用胶片单反给我拍的那些照片,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第一次接触到了相机和摄影,在我的印象里,摄影最好的地方就是可以给我留下一张张关于孩提时候的记忆,那个时候我很小,爸爸妈妈也很年轻...........

      摄影在很多人眼里也许会等同于拍照,乃至有些人就会认为不就是按按快门吗,这样的认识也许是现代化工业带来了数码相机许多自动化操控的便捷,但是孰不知,当你真正地用心去体味摄影、感悟摄影、理解摄影的时候,就会发现摄影给人们带来的远远不只是摄影,他的的确确是门博大精深的艺术,而且还能对人本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如何认识这个社会乃至这个世界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话说到这儿,也许就会有人感到不解,会说:“没那么玄乎吧?”呵呵,事实上每一门可以被称之为艺术的东西都包涵着不只是他本身所承载的内涵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并且都在运动中互相产生着影响。

      很多人都知道摄影艺术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所以在我们中间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师在工作之余迷上了摄影,并且在咱们的队伍中间占了很大的比例,我想喜欢上摄影的原因中间肯定会有这么一条就是,摄影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什么是陶冶情操?摄影如何就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我想通过解释这个问题来说明摄影对人们的价值观是如何产生影响的,下面我就谈谈关于我自己的一些切身体会吧。

      我是一个喜欢投入工作的人,对于摄影也是一样的,每次当我拿起相机的时候,我就会忘记一切甚至是吃饭和睡觉。这样的感觉会让我用最真实的内心去感知大自然的美,会让你在一场大雨过后不再只是抱怨自己的衣服被雨水湿透,而是会蹲在自家的门口细细品味那些挂着点点雨珠的那些不知名姓的小草和小花。但是这在没有接触摄影之前是完全不可能想象的,也许我不会马上拿起相机按下快门,就仅仅地蹲在那里观察上个片刻,再细细地体味着雨后小景的时候,一种莫名的美感会涌上心头,也许是心旷神怡,也许是神清气爽,也许是美好的世界通过这些被大家所忽略的小小世界跟恰恰发现这个美妙世界的人们产生了一种最和谐的共鸣。我想,在那个时候我的心就如同这沐浴过大雨的花花草草一样心情格外地清新吧。在这样的时候,你即便心情不好,或是一天的工作劳顿,摄影也会让你养成喜欢观察生活的习惯令你忘记这一切的不愉快。你会发现,就是这样因为摄影进入到你的生活,你的自身和过去也许不是那么令你满意的生活,与此同时也正在发生着悄然的改变。也许你曾经是个拿得起放不下的人,摄影中的构图就会让你养成一个没有舍就没有得的信念,就像很多人在一开始玩相机的时候很喜欢用广角镜头拍几乎他喜欢的所有题材,但到最后才知道,什么都拍就等于什么都没拍。自己之前那种所谓的“完美主义”的强迫症思想也在这个时候被彻底根治了,因为咱们都知道一幅好的作品一定只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而且画面简洁才是好的照片的最重要标准!

      摄影的减法思想也对我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之前我遇到棘手的问题的时候,总是不知道从何下手去解决,总感觉理不清眼前的头绪,可是摄影告诉我们,留在画面中的所有元素都一定要对服务主题是有帮助的,一切无用的信息,我们都要想方设法的将其“减去”,在摄影的减法思路逐渐渗透到我的生活中来的时候,我发现原本复杂的事情变得如此清晰条理啦,每天都会有一个明确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我的人生从此不再是在混混沌沌中度日而是有条不紊地按照一个清晰的思路来走啦!

      摄影是一个遗憾的艺术,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每个摄影师心中最美的那张照片永远都是他的下一张照片。呵呵,既然摄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那么我们不妨把他也挪到生活中来,我以前总是会因为加班而错过一次我很想参加的拍摄活动遗憾很久,甚至会抱怨自己的工作怎么总是在我需要休息的时候却要让我加班,但是慢慢地,我会发现,牺牲了一次跟影友们参加外拍的机会,但是我却因为急工作之所急想领导之所想,最后被领导大大地赞美了一番,也得到了同事们一致好评。在我看来这不是比参加一次自己向往的外拍更让我收获很多的事情吗?有些影友们在第一次到达某处美景的时候总是恋恋不舍地拍了又拍,可是回到家里看看,才发现能够发出来的没几张,可是在当时若是谁不让他拍,他也许还会跟人家急呢,孰不知,也许若干年之后你会有机会去比那次美上几百倍的地方,那时你再想想曾经你为了这么一个小小的美景都不愿舍弃是多么的可笑啊,其实每次拍摄我们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些许遗憾,这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我们不要抱怨更不要真的遗憾,因为说实话您仔细体会下,若是每次您都拍得满意而不留任何遗憾,你觉得您还会继续认为摄影是件一直都有意思的事情吗?其实生活亦是如此啊!若是咱们能够体会到生活中的遗憾之美,有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宽容和善于知足的心态将会伴您一生,从此快乐和幸福便成了您生活的最好主题。

      摄影还是一门自私的艺术,每次外拍如果大家都站在同一个角度拍同一个主题,很难免就会出现相似的照片,以至于原本挺美的东西显得是那么的平淡无奇。因此在生活上我们同样不能落于人与亦云的氛围之中,独立的思考和独立的判断能力是现在我们最需要的东西,以往“哪家人多咱们就去那家吃饭”的思想对于一个不甘于现状的您来说是万万不可取的,对待生活就如同对待摄影一样,在学习和模仿他人的基础上是不是可以再加进去一些专属自己的东西,融合一些属于自己的思想呢?

      纪实摄影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的镜头离得不够近。”我想说,这句话对于我的生活态度影响最大,很多事情在过去我总是喜欢停留于自己的想象而缺乏真正的去操作和实施的想法,那个时候我因为思想离生活很远,于是我也总是离梦想很远,总感觉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但是当我慢慢领悟到了这句话的真谛的时候,我发现不是因为环境不好,而是因为自己总是躲得远远的,根本就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做的梦上面。因为远离了实际,因为远离了实践,所以所有的梦最后还只是一场梦。当我第一次投身到我的愿望当中去的时候,我才开始发现,原来生活是这个样子的,原来我们需要经过这么多的挫折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原来脚下的路是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如此这般便逐渐地让我锻炼出了喜欢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习惯,也能让自己更加理性地去面对挫折和失败,同时更能淡定地去面对前进道路上的赞美和肯定......当在迷惘中找到自己正确的定位的那一刻,我便开始了我奔向理想的航程!

      亲爱哒各位老师和影友们,我知道我上面说的这些心里话不见得你们都认同,但是我相信摄影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一定不仅仅是摄影本身,他最大魅力在于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乃至如何去思考我们每天所面对的生活。诚如梁子老师曾说过的:“摄影师的修养远远要重要与他的技术!”预祝大家能在光影艺术的美妙世界当中都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美丽天空吧!

点评

真实的感受,闪光的思想。  发表于 2012-7-6 07: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07:44 | 只看该作者
      十一、主持人:张总,你好,光影中国网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应该得益于读图时代人们对摄影文化的认知,请你谈一谈光影中国网在摄影文化建设方面的做法,并如何引领这一时尚的先进文化,开拓和发展这一文化产业。





      丹江冰(光影中国网总编辑):作为光影中国网的总编,是一步一步看着光影中国网从一棵小苗慢慢成长起来了,这得益于广大影友们的辛苦努力,在此,我代表光影中国网向所有管理人员和广大影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应主持人的邀请,谈一谈光影中国网在摄影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仅供大家参考,不足之处,还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光影中国网自2010年10月份开始起步,当时只是南阳社区休闲娱乐区的一个栏目,叫“色友沙龙”,每天10多帖。2011年4月改为“南阳摄影”,随着广大影友的不断入驻,尤其是外地影友的迅速加入,2011年10月1日,正式更名为“光影中国网”。一年多来,光影中国网得到了迅猛发展,影友发展到3000多人,开设主频道或版块10多个,成立分部40多个,版主、部长、站长等以上管理人员近200人,日均发帖6000余帖,可以说,光影中国网的发展是快速的、超出想像的。究其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所有管理人员和广大影友的辛勤努力外,关键一点是:光影中国网为数码时代摄影大众化和网络时代图片网络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倍受广大影友欢迎的互动平台。可以说,读图时代给光影中国网带来了发展机遇,光影中国网在一定程度上又助推了摄影文化的繁荣。


      1、准确定位决定了光影中国网良性、健康、快速发展的路子,促进了摄影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光影中国网在发展之初就把自己定位为“立足南阳,走向全国”,这一定位决定了光影中国网的发展方向,因为摄影是一项大众文化,读图时代的来临,决定了群体的不断膨胀,同时网络的无地域性也为走向全国提供了广域的发展空间。其发展目标是:构建全方位的摄影综合信息交流平台,打造国内一流的专业摄影网站。虽然目标是打造一流的专业摄影网站,但光影中国网的发展宗旨是“大众、交友、专业、共赢”,也就是说,大众化是光影中国网发展的第一目标,“山峰总是要靠庞大的敦实的山体作为基础”,专业化也需要由大众化作为基础,同时这也是推动摄影文化发展、提高全民摄影水平的根本所在。从目前发展的状况来看,“大众化”的路子是正确的,一年多来有许多摄影水平较低的影友在光影中国网这个平台上得到了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同时广大影友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光影中国网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此基础上,5月份,我们开始重视专业化的建设,开设了“高端论坛”频道,建立了“高端影友”用户组,试图通过高端论坛来引领广大影友提升水平。现在,我们正在开展的高峰主题研讨会,就是向专业化迈进的一项重要举措。实践证明,摄影文化的建设要靠大众化作基础,要靠高专业水平的摄影师进行引领,只有这样,才能带来摄影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2、真诚服务和激励机制促进了光影中国网的快速发展。目前,在全国,摄影网站林林总总,每天几十帖、几百帖的论坛多得是,光影中国网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效管理。一是增强服务意识。无论是摄影部的管理人员,还是我们的总顾问、主编、版主、部长、站长等,都有比较强烈的服务意识,不管是组织活动,还是版块的帖子管理,大家尽职尽责,把光影中国网当成自己的家,甚至由爱好当成自己的一份事业;广大影友也是以“交友”为目的,无论在网上,还是在活动中,大家一起拼车,相互关照,真正体现了“光影中国,情牵你我,天南地北,亲如一家”。二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激励和管理机制。建立了评选优秀版块、评选优秀分部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版主、部长的积极性;建立了光影中国网内部职称评定机制,促进了大家水平的不断提升;组织开展月赛、年赛、全国摄影大赛等,吸引广大影友参与比赛;实行一季度一次管理会议,听取大家对光影中国网发展的建议等,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使光影中国网这样一个看似松散的组织,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管理制度,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团结,应该说在摄影文化建设方面如何有效利用社会力量是一个创新。


      3、大大小小拍摄活动的开展,把影友有效地组织起来,繁荣了摄影文化。可以说,由光影中国网和各摄影分部组织开展拍摄活动是光影中国网的一大亮点,用光头大哥(李翔老师)的话说:“走遍全国大大小小许多地方,从来没见过如此活跃的组织,拍摄活动一个接一个,让大家应接不暇,给了大家更多的拍摄选择。”我想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光影中国网的活动一点也不为过,基本上说,每周活动都有15个左右,那么每月每年的活动可想而知。活动的开展,是繁荣摄影文化的有效途径。有了活动大家都有了拍摄的积极性,有了目标和方向;有了活动,大家能够在一起相互认识,进行沟通交流,从网上走进现实,成为真正的朋友;有了活动,大家同拍一个地方,在网上把图片发出来,相互比较,有利于共同提高。


      除以上之外,还经常组织开展各种摄影讲座,根据影友的层次和不同时期的需求,邀请老师开展各种各样的讲座,有效提高了广大影友的拍摄和后期制作水平。


      总之,光影中国网的发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发展中,将虚心听取广大影友的意见,不断改进,不断增加新的服务,为推动摄影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07:44 | 只看该作者
影友互动:

各位影友:

    在《读图时代的摄影文化》高峰主题研讨会中,第一阶段的“嘉宾访谈”环节进行得非常好,各位嘉宾都立足于全国摄影发展的高度,回答了问题,分析透彻,理论性强,有深度,有广度,从不同侧面阐释了读图时代摄影文化的内涵和发展方向,在这里,我先向各位嘉宾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现在,我们进入高峰主题研讨会的第二阶段--“影友互动”环节。希望各位影友踊跃参与到主题研讨会的讨论中,具体形式如下:

    一、影友与嘉宾互动。各位影友可以接替我的角色,充当主持人,进行提问,邀请一名或两名嘉宾进行回答。原则上问题要一事一提,不要一次提出太多的问题。

    二、影友与影友互动。各位影友可以随意提出与“读图时代的摄影文化”有关的话题,话题对准所有影友,谁回答都可以。也可以点名邀请非嘉宾影友回答问题。

    三、影友主动回答。影友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主持人或其他影友提出的问题跟帖进行回答,看谁回答得更准确、更得体、更有高度。

    四、影友点评。影友可以对嘉宾或影友回答的问题进行点评,予以肯定或否定,也可以抒发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07:45 | 只看该作者
影友与嘉宾互动:

    锐摄影:延伸一下,我们的摄影教育有吗,算上高等学院开设的摄影专业教育,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摄影源于西方,不研究西方的哲学、政治、美学,单单靠技术(也是亦步亦趋),你能有啥系统的摄影教育!

    鱼我所欲也:摄影源于西方,但摄影也不排除依靠东方的哲学、政治、美学进行创意,摄影应该是泛美学主义,甚至不能排除非洲部落民族的美学观点,并非仅仅西方的。

    低烧老色友:没有受过摄影教育、不了解摄影教育的人一般诋毁摄影教育。拿不出作品的人常常诋毁别人的作品,这在圈子里还是时有发生的。

    锐摄影:东方的西方的都是大方的,非黑即白是僵化思想,任何艺术都包含批判哲学,批判不是阶级斗争,更不是敌我矛盾不可调和(诋毁一词貌似言重)只谈河蟹不讲包容难成大家。能在理论讲讲也是作品,航天总指挥肯定不能进入太空,能说他们光说不练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07:45 | 只看该作者
影友提问:

    1、卧龙摄士:各位嘉宾老师好!首先感谢光影中网在此给大家一个讨论的机会,读图时代已经发展了很多年,我们现在就象美国七十年代那样,全民玩摄影,而且利用互联网这个方便的媒介来相互交流。请问各位嘉宾老师怎样看待摄影艺术?我们的摄影走向是跟着洋人走呢还是具有国人特色的摄影艺术?是贫民窟的丑陋还是大好河山的美景?是惊憾的瞬间还是平淡的纪实?是后期的模版还是虚无缥缈的幻影?还是那种弄不懂的深奥??

    刘延超:其实啊,摄影已经大众化了,在国内的摄影理论家和影评人们或者学院派的摄影人们故弄玄虚营造摄影理论,在出现一种新的摄影风潮往往也会去随泼逐流,要么显示自己有水平,要么是在完善一种所谓的摄影理论体系!总之,摄影的高高在上已经不复存在。在中国艺术界摄影是入不了流的,艺术家们从没把搞摄影的当成艺术家对待,反过来都是一些所谓的摄影家喜欢称谓艺术家。全民玩摄影在全世界都是这样,并且在当下更是越演越烈。在七八十年代玩摄影的都是职业所为,在中国是为政治宣传服务的,美国的摄影人也是为媒体和画廊谋生服务的,两者在本质上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大的差异,那就是自由度和文化的差异!摄影艺术是中国人自己标榜的,那是因为中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大艺术流都是去表现唯美的一面,所为艺术那就没有唯一的标尺去和衡量。就像我文章开头所说的要有理论家和影评人去总结和“吹嘘”来误导初学者。目前而言摄影的确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虽然摄影群体很大,但就像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样,你要明白自己是干什么的,自己更要干什么。我们不要去评论风光不好也不要说纪实就是摄影,对大多数喜欢的人来说只是摄影,只要你专注你追求,你就能在某一方面拍出自己独特的影像,不管它是丑陋和美丽!


    2、冰凌花-三友:借此良机,我有一个不成熟的问题想试问光影总编张总:我们的队伍日益壮大是个好的兆头,但也难免会有更多的初学摄影爱好者加入,是否考虑到从摄影入门手把手的教起,再根据影友的摄影水平分班分批教学呢?一来避免“高不成低不就”的反逆心理,二来提高影友的摄影水平,提高团队素质,教学是否是扩大光影的直径呢?

    丹江冰:你说的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光影中国网现在会员3000余名,摄影水平参差不齐,每次讲课,老师们都不知道讲啥,讲深的,大多数人听不懂,讲入门的,又有大多数人感觉对自己没用。因此可以考虑以后讲课分开来讲,入门的课,就注明让摄影新手们多来参加,后期比较深的课,可以让有一定摄影基础的人来参加。

    锐摄影:个体差异反映到视觉体验上,结果是影像所能营造的一个语境,有人心领神会,有人听懂一部分,有人听见几个单词,有人干瞪着眼啥也不明白。

    低烧老色友:与数理化不同,摄影是一门艺术,每个人的综合水平无法用统一的尺度丈量。同时每一个人都有个人相对的长处和不足。从技术角度讲可能相互间有所差异,但是从艺术上讲很多人并不承认自己与大师有何差异。如何区分谁该分在哪个班呀?经常可以听到一句话:要是我在那里,手里有台相机,我拍的更好。

    3、草原凤凰:为什么现如今很多人爱好摄影呢?比如我也开始加入这个行列了,很喜欢,但是只是喜欢,还没到发烧程度,估计可以发展。

    主持人:一是如今相机的普及让更多的人拥有了基本设备,摄影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情,已经进入了大众摄影时代,群体的扩大必然让更多的人产生爱好;二是网络发图为大家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看到自己的片子在网络上被别人肯定时有一种成就感,被别人说出不足时有一种继续学习提高的劲头,这是培养爱好兴趣的动力;三是读图时代大家对图片的欣赏和赏识,让更多的人投身到摄影中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07:45 | 只看该作者
影友评论:

    寻梦雨林:各位老师的发言看了很受益,我也是才接触摄影不久的玩家,对摄影的技术很片面,只是一切随心所走,是一个标准的意境控,说不上来大道理,只是觉得只要能给大家带来美的艺术享受或者震撼的视觉冲击力,亦或者能给人们带来思考的片子,我都认为是好片子。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他的侧重点,我可能根据自己的设备和感觉走的多些。老师们也是各有所长,每个人都有我们学习的不同方面,因为每个人审美的角度和感觉是不一样的,但条条道路通罗马,老师们的片子我们欣赏之余,要学会片子背后的更多内容,不仅是技术,更是对片子的理解方面。我支持有内容有思想的片子,希望今后看到更多老师们的大作,我们影友可以更好地学习鉴赏,在今后要思考怎样用好手中的设备去表达自己对世界的一种认知和感受。再次向各位老师学习了!谢谢老师们的发言。


    锐摄影:常有摄影的朋友说“我们居住的地方不太名胜,怕不出好照片!”但我的看法,只要拿起相机,开始走路,什么都可以拍出精彩。

    当你有足够涵养的时候,看到大自然也好,人也好,即便是路边的一朵小花,都能引发你想拍的冲动。

    最深远的启示往往来自最卑微赤诚的心。

    摄影的训练并不是只能通过宗教念经,我觉得网络光影中国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了解,就已经是一种修行了。

    星语心愿:尽管俺不懂摄影,但俺知道照相,小时候,规规矩矩立在镜头前,怯怯地听着照相师傅的话,笑下,笑下,咔嚓,留下光辉灿烂的一瞬间!那咧着嘴巴的相片至今保存着,美,不是刻意的,哪怕是怯怯的一笑,总是生活的痕迹。你瞅见了,发现了,便懂了,美,不是全凭包装,发自心底的,都怪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07: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天如一 于 2012-8-7 17:56 编辑


读图时代的摄影文化(上集)

读图时代的摄影文化(下集)






  各位影友:


  大家好!欢迎收看《读图时代的摄影文化》嘉宾访谈节目,我们邀请到南阳网直播室的嘉宾有:光影中国网总顾问梦开始的年代,光影中国网总编丹江冰,光影中国网人像讲师飞扬视觉,光影中国网高端论坛风光版版主阳光的手,光影中国网忠实影友鱼我所欲也,光影中国网高端影友御书琳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7-2 0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7-2 08:35 | 只看该作者
高端研讨啊,咱先来,坐前头听的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7-2 08:49 | 只看该作者
高端论坛、高峰主题研讨会开辟了光影中国网的新时代与新高度,静听各位嘉宾们的真知灼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7-2 09:35 | 只看该作者
用表述力更强大的文字代替结绳记事和岩画表述是历史的进步,用影像在一定领域替代文字同样是科技发展的必然。历史似乎转了一个圈,但是层次提高太多了。

点评

李老师的思维就是不一样,说出的话都带着哲理性。  发表于 2012-7-2 09:45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 收起 理由
梦歌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7-2 09: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低烧老色友 于 2012-7-2 13:54 编辑

当前,铺天盖地的图片传播代表了摄影文化的普及和大众化,随之而来遇到的问题是粗制滥造的图片也影响人们的欣赏视觉,请你谈一谈如何提高大家的摄影水平、后期艺术?

简单表示一下个人看法:如今伴随着数码技术和网络(包括通讯网络)的发展,记录领域的影像已经日益普及,进入全民“摄影”时代。这一趋势甚至危及新闻摄影师的饭碗。同时,粗制滥造的图片也确实呈泛滥之势。
对于大众摄影和制作水平的提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提高摄影教育的普及率。美国90%以上家庭拥有一台以上相机。从上世纪80年代,数码摄影列入了中小学教学课程,摄影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显然是国力和教育水平的综合结果。
2、继续提高自动软件的开发普及。如今许多模式化的自动处理软件已经嵌入普及型相机甚至手机,只要拍摄前设置好,就可以得到很有“艺术感觉”的图像。有些业余影友甚至拿这类图像向专业摄影师叫板。我想,只要通过一定途径的学习,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大众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会日益提高,“摄影”水平也会逐步达到一定的层次。

当然,摄影教育仅仅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尤其是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和高考现状的前提下。
发挥网络作用,相互学习,通过网络不断吸取营养,也是提高摄影水平的一条客观有效的途径!

点评

在美国,把数码摄影列入中小学教学课程,确实是普及和提高摄影文化的好方法。  发表于 2012-7-3 07: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