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秋瞳 于 2012-9-29 15:09 编辑
………………………………………………………………………………………………
丹江冰(光影中国总编)
秋瞳访谈:人物人像和高端论坛人像,都是影友们在光影中国发布人像作品的舞台和场地。然而每个人对自己作品的认知,就好比对自己生的孩子一样,看哪哪美。所以高端论坛才会出现一些摄影水平层次不齐的人像作品,能在这样的一个人像摄影座谈机会中,再次给影友们补习一下两个版面的区分吗?我们不能通过转贴来打击影友的主动投稿积极性,更不能因为高低界限来把我们的影友团队分成两个部落。大家都是一家人,只要功夫下到,最终都能拍出最佳的人像作品来,高端论坛不要曲高和寡,高端人像版面更需要生机和人气,毕竟在摄影的爱好中,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努力不努力,进步与后退之分。针对目前存在的兼容问题,冰总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种矛盾吗?当然,这不是我要问的最终问题,算是问题中的一个小插曲,冰总先回答一下,稍候第二个问题补上!
丹江冰肺腑之言:我虽是总编,但主要职责是为大家服务的,在摄影上,实话说,我还是一名小学生,正在跟着各位老师们学习.第三期高峰论坛研讨会,感谢秋瞳老师对我的提问,鉴于秋瞳老师提问的是光影中国一些版面的设置及管理问题,因此我代表光影中国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光影中国网为什么要设置高端论坛,并且设置了五个栏目,风光,人像,纪实,微距,光影论剑,这些栏目,光影中国网里面都有,为什么要重复设置这些栏目呢?
这主要考虑到在摄影技艺水平上,因为投入摄影的时间长短或者个人领悟能力,摄影水平是有高低之分的.在光影中国网发展快两年的时间里,很多新手已经成长为高手,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摄影大师,他们在光影中国网各栏目发布的作品,因为水平参差不齐,起不到互动,切磋,探讨,共进的局面,很多人感觉再玩下去,水平已经不能提高,因此渐渐地退出了光影中国网的舞台,不是他们不爱光影中国网了,也不是没有感情,而是在这里他们的摄影水平前进受到了局限.因此才不得不无奈地离开.鉴于这种现实问题和很多摄影老师们的建议下,光影中国网为了给摄影水平比较高的这一个群体提供一个更便于切磋交流的平台,才决定建立"高端论坛".
光影中国网去年就开始实施"职称"政策,凭借着获奖名次和加精作品可以在光影中国网申请助理摄影师\摄影师\高级摄影师\特级摄影师这四个职称,这些职称在现实的活动中都可以获得不同的优惠政策.其实职称也罢,高端论坛也罢,都是一种激励政策,都是想激励影友们多创作,多参赛,多上进,玩得开心,并玩出水平.
高端论坛的建立,不是让影友们分成高低两部分,也不是和光影中国网的其它栏目重复.我前面就说了,人是没有高低之分的,但摄影水平是有高低之分的,像我,我现在的摄影水平就很低,因此我不在高端论坛发片,但我经常要到高端论坛去欣赏老师们的作品,并学习老师们之间的讨论交流.咱水平不高,就是不高,就是应该学习, 这并不丢人,咱现在不是高手,但只要认真地学,积极地参加活动,多向老师们请教,早晚咱们也会成为高手.像高端论坛光影论剑的低烧老色友版主,像风光版的阳光的手版主,像微距版成都杰老师等,他们在各自的栏目里时常建立作品赏析帖,为大家点评作品,指出不足,指出亮点,这些举措对我们的进步都是一个很大的提升.因此高端论坛并不曲高和寡,相反它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园地.
一个论坛,有新手玩的地方,有中等水平技艺的人玩的地方,有高水平技艺的人玩的地方,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论坛.目前,光影中国网有新手图集,有行摄风光,人物人像,纪实民俗等栏目,新手入门后都可以在这些栏目里发布作品,而摄影水平相对高一点的,通过申请光影中国网的高级和特级职称,或者有省级和省级以上摄影会员证就可以加入高端论坛,成为高端影友,可以在高端论坛发帖.这也是我们成长\进步\提升的一个过程,一个见证的乐园.
目前高端论坛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高手们太谨慎发帖,本来已经是很好的作品,可是却羞与发出来,怕被人指出不足,怕面子上挂不着.一方面是因为权限的设置,光影中国网的所有版主们都有权限在高端论坛发帖,有一些版主水平还没有达到高端,却像秋瞳版主说的,自己的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咋看咋好,因此就很随意地发布了很多很一般的作品,版主们想移,又怕得罪人,不移,又影响版面的质量,因此进入两难的境地.
我想对大家说的是,怕拍砖,怕争论,又怎么能进步呢,那些高手老师们,请你们慷慨一点,勇敢一点,多发作品,互相赏评,让我们这些新手们也围观学习一下.还有一部分不是高端影友的版主们,或者虽然你已经被设为高端影友,但谁能保证自己的作品都是高端的呢,如果你心中还存在着疑惑,你可以把作品先发在光影中国网相对应的其它栏目里,看看大家对你作品的评价,特别是一些好说实话的老师对你作品的评价,然后你把评价比较好的作品可以挑选出来发到高端论坛,而不是一气呵成,不管构图好不好,不管光影好不好,只管发,这对自己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就像安心美女所说的那样,她最容忍不了的是咱们有些摄影师在拍她们这些模特后,片子都没有好好地处理,把好好的一位美女拍得很惨不忍睹,却随意地乱发,影响了模特的形象,其实也影响了自己的形象.
对于秋瞳老师的问题,我也没有好好地思考,就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回答到这里,若有不妥,还望见谅!
秋瞳访谈:冰总苦心一片,相信影友们通过这样的肺腑之言,能够明白论坛统筹发展的良苦用心。好吧,我要抛出第二个问题了。有一天,我闲诳到了南阳网的文学版面,偶然发现了冰总的一个小说文集,才知道你从前居然写了那么多的小说,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现在,主题人像创作如此盛兴,有没有想过把自己的小说变成人像创作的文案?此外,你觉得文学创作能不能和人像图片更融合的结合到一起去。毕竟,艺术是相通的,而摄影又是一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
丹江冰精彩回复:我想先确定,这是不是秋瞳老师问我的最后一个问题,呵呵,开个玩笑,书归正传。
我像很多文学爱好者一样,年轻的时候,(与现在相比那个比较年轻的岁月,呵呵)也喜欢舞文弄墨。说起来,我与南阳网、光影中国网结缘,还是源于文学。2010年夏,在我表姐星语心愿的引荐下,开始进入南阳社区的白河文学玩,谁想,这一进入却融入到了南阳网这个大家庭里。南阳网的领导,员工们给人一种生气勃勃、团结敬业的精神面貌,我很庆幸自己最终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我更庆幸的是我选择了摄影这一块。很多次,我都是这样描述我选择摄影时的感觉,好似是不经意的,却又是必然的,好像冥冥中摄影在向我招手。很多同事,朋友或是影友,都觉得我的工作可能很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我一点也不累,与大家在一起开心摄影,开心生活,这是一种幸福的生活,是一份愉快的工作。为此,我衷心地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的支持和关心,与你们相识相交,是我今生最大的幸运。
秋瞳老师提到的关于文学与摄影的融会贯通,首先我是肯定的,是欣赏的,目前咱们光影中国网的影友中,我觉得文学与摄影能够做到融会贯通的有秋瞳,寻梦雨林、绿叶成荫、凌顶览山、御书琳枫等人,特别是秋瞳,已经把自己的文学作品变成人像创作的文案,而把人像创作当作自己文学作品的素材,我很佩服。对于我来说,我还没有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或者说是一种境界,我的文字这两年也没有写,已经有点生疏,而摄影呢,刚开始学习,还是一位小学生,可以说现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我会向着秋瞳等几位老师的方向努力学习。
回答完毕,请秋瞳老师和各位影友们指教。
………………………………………………………………………………………………
白河布衣(器材专家,高端镜头收藏家)
秋瞳访谈:布衣兄,一直想让你来给大家上上课,因为更多影友接触的人像器材和镜头,除了尼康和佳能,再则就是索尼、适马、腾龙、图丽等等了。像法国安琴、德国蔡司、前苏联太阳神、瑞典的哈苏什么的高端相机和老镜头,能给大家谈谈这些吗?把你收藏的宝贝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这方面的知识太宝贵啦!
白河布衣精彩回答:其实我的道行还很浅,根本谈不上“家”的。可秋版主给我安了两个“家”了。也只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另外,秋版主布置任务时,正好遇上农运会,忙了一个多星期,这才静下来回答问题,有些叙述是借网上网友的文字,加上自己的感受。行动的有点晚,望见谅。不对的地方,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睚。
言归正传。
第一次玩手动老镜,是在2010年,偶而在无忌论坛里看到“当爱展能(Angenieux 70-210/3.5)遇上施奈德(Schneider PA 35/4) ”这样一个帖子,其中,法镜爱展能70-200/3.5的影像效果,那种意境,让我震惊并痴迷。于是,我按照型号从网上购得一只,这便是我的第一只手动老镜头。这只镜头带给我不一样的摄影体验,让我爱上老镜。画面立体感强,有氛围,层次好,色彩就像法国电影一样浪漫。
之后,我开始关注网上有关老镜头的帖子,资料。根据玩过镜头的影友评价,之后的一两年间,我从德国的徕卡,前苏联的电影镜头,再到法国的坚无敌,英国的COOKE,收罗了大约20多只老镜头和电影镜头。
玩的过程中,也学习了一些镜头的知识。高端的镜头非常多。由于用途不一样,摄影镜头就分半幅,全幅,中幅等。还有电影(电视)镜头,最早的是8MM胶片,16MM,32MM,如今是70MM。但实际能用的多是35MM以上的电影镜头,另外,特殊用途的镜头,比如军用航拍等等。现在还出现了放映头改装的镜头。
老镜头,从镜头的品质上讲,有几个优点:
1. 收藏和使用两相宜。每只镜头都有铭文,编号。都可以追溯到生产的年代,查询到代表当时历史的技术水平及特点。可以更多地了解镜头发展的历史和文化。
2.老镜头机械部分是金属,光学部分是玻璃,用料足、做工好,经得起时间考验。外观酷,手感好,尤其是徕卡镜头,丝丝入扣,本身就是一件工艺品。
3. 老镜头采用优质的光学玻璃,光学稳定性可以持续200年左右,相比AF镜头的树脂镜片(光学稳定性持续约15年),手动镜头可以保证更长久的使用年限。
4. 结构简单,不带电子电路,出故障概率低。一些镜头重量大却体积小,便于携带。
5. 全手动,焦点、曝光自由掌握,体验操控乐趣。手动对焦也有好处,较AF自动镜头省电。
6. 很多老镜头价格低,成像却堪比当今的牛头,超高性价比。一些较高价值的老镜头不仅保值,而且还在升值,玩镜头等于投资,再出也不会亏。
当然,老镜头也有缺点:
1. 手动对焦,需要很长时间来熟悉,拍摄运动物体比较难,可能错失精彩瞬间
2. 在一些早期的数码单反像机身上只能手动测光,有些麻烦。比如,在我的D70像机上,老镜头只能设在M档,快门速度要靠经验来设定。
3. 多数的最大光圈不可用,要收一至两档。
4. 卡口多为老式相机,需要加转接环或改口。部分可改成AF自动,除了光圈不能自动外,自动对焦用起来和现代镜头无异。
5.吃光,拍摄时镜头怕对着光。当时镀膜技术,对着光线拍摄时,一些杂光很容易洐射形成的白雾,影响画质。
总之,老镜头在这几十年的演变过程中,基本光学结构没有任何的变化,主要的改变都是集中在用料上。材料、镀膜技术、制镜工艺都在不断进步。
老镜头和现代镜头在生产和设计理念上有很大区别。过去制做镜头,是为表现艺术,工艺重心在玻璃的用料,现代生产镜头,是为追求利润,如何降低成本,迎合大众,电子技术占据了更重要地位。
老镜头是不计血本放上最好的材料,做出来以后才决定卖多少钱。现代镜头,则是先决定好一颗镜头大概要卖多少钱,然后在有限的金额裡面做出镜头,还要想尽办法减低成本,来赚更多的钱。两者从基础上,就已经是不同的设计取向了。比如,前苏联的电影镜头,电影是当时国家文化产业,拍电影的镜头是国家使用的,非一般的商品,镜头当然是最好的,要用最先进的技术。仅这个层次,是现代民用商品级镜头所不能比的。
从材料上看,老镜头使用的是光学玻璃,现代镜头多有树脂镜片替换,为的是减轻重量。这也是难免的,如果现代镜头用老镜头的材质,不仅重量大,而且AF自动对焦的功能恐怕也难实现。但是,光学玻璃的透光率和折射率比树脂好很多。玻璃的成本不贵,光学玻璃贵是贵在研磨抛光的加工方面。玻璃的非球面加工,难度极大,成品率非常低。所以,价格高。据说,当年研制镜片的材料、配方、甚至产地,都是非常讲究,最高表现的光学玻璃,如果以重量来算,价值不会比黄金低太多。
现代镜头里,那些什 ED、UD、LD、XD 的镜片,都是树脂,大部分日本镜头的非球面也是。绝对都是树脂镜片。现代镜头又粗又大,里面包裹更多的是密集的电子线路,除了更便于正确测光和对焦外,这和高质量的成像几乎没有一点关系。
老镜头的使用感受:
一是比普通的镜头更有意境。就是现场感,立体感强,氛围感强。很容易拍出背景虚化的照片,即使是光圈在4左右的。而其层次过度自然,画面生动不平淡。
为什么老镜拍出来很有“空气感”,到底什麽是“空气感”?
所谓的空气感,就是镜头对现场的还原能力,类似我们肉眼看到的东西真实再现。这种还原能力,就是利用器材与测光技术,尽可能地去呈现肉眼所看到的画面。通过空气虽然是透明的,但是在空气中有很多漂浮的粒子。随着距离的不同,光线强弱也会改变。色彩同样也会随着距离而变化,这就是人眼所看到的画面,也就是空气的质感。
技术上来说,空气感就是一种低反差、高解析度的表现。透过照片上极其细微的色彩过渡,我们可从图片中感觉前后的距离。
二是色彩丰富,画质油润舒服。油润感,严格来说就是阶调表现,也就是所谓的层次。
当镜头捕捉到最多的超微细节时,可以把色彩过渡诠释的非常绵密。在测光准确的前提下,色彩会像抹了一层油一样的感觉,彷彿是在流动。
但是,低反差和油润感的大敌是镀膜,因为较低等的多层镀膜,会严重减损超微细节,造成色彩过渡之间的断阶。所以有人说,尼康的镜头锐,是反差大,干,是色彩过渡少。
老镜头的味道
每一种老镜头,都有不同的味道,
50 多年以前,光学巅峰时代,所有的镜头设计都是用人手慢慢计算出来的,因此不可能像电脑一样精准完美。设计师要靠自己的想像,来预测镜头最终成像的结果。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经历,以及不同的审美观。所以每个设计师凭想像所设计出来的成品,会赋予镜头截然不同的特性。这些设计,严格说来会造成一些缺陷,而某些缺陷却成了特色。比如,很多老镜头焦外的旋转特点,其中是像场不平造成的,但恰恰给了照片一种动感,具有代表性的是蔡司的大B(Zeiss Jena Biotar 75mm f/1.5),而追求低成本高效率的日本人,以电脑计算出精密的数值,做出了完美的数据,但却忽略了缺陷所带来的影像特色。所谓的全能,就是什麽都不突出。
物如其人。德国的厚重沉稳,英国的中规中距,法国的唯美浪漫,各具民族特色。其中,电影镜头最著名的有ACDK(其中也有摄影镜头):Kinoptik 法國浪漫派的坚无敌,法国唯美派的安琴(也就是爱展能),英国立体派的库克(cooke),英国油画派的刀梅(dallmeye)。
当然,名气大了,追求的人就多,价格自然就贵。除了ACDK外,英法德都有代表之作。英国的还有ross,法国的索姆som,博雅boyer,德国的徕卡、蔡司,施奈德等。尤其要说的是前苏联的摄影镜头和电影镜头,二战后,苏联获取了德国的工艺,造就了苏联光学的辉煌,虽然其做工手感方面不如德国的镜头,但在玻璃光学上,远远超出现代镜头,而且最主要是价格低廉。如300元左右的Helios 44-2 58mm f/2,堪比蔡司的名头小B。LOMO系列的电影头,如OKC75/2,100/2,堪比大名顶顶的坚无敌。价格差别近10倍。
我目前收藏的三只有镜王之称的镜头有:坚无敌Kinoptik100/2,安琴50/1.8,英国库克cooke dpf 100/2.5,这是我最喜爱的三只镜头,此外,前苏联的lomo 75/1.4电影镜头,也是用的较多的一只。再有就是LOMO 75mm f2,lomo 100mm f2,lomo 150mm f2.8。法国的boyer 75 f2.8,安琴45-90mm f2.8。德国徕卡老产品中的R100mm f2.8,R50mm, f1.4,R180mm f3.4,R90mm f2,R35mm f2。德国蔡司的大B 75mm f1.5,二战前生产的135mm f4等等。
当下,购买老镜,不仅可以提高摄影的兴趣,增加器材知识,而且,除了机身外,不用再购买日本人的镜头。
上面是个人的一些感受。欢迎喜欢老镜的朋友一起交流。
秋瞳访谈:布衣兄让我着实感动了。非常受益的回答,非常难得的知识面。我会好好保留这些难得的采访材料,对里面提到的知识点,去通过度娘或者群上和兄台交流,来扩展自己在这方面的认知。对于老镜头,我其实是中毒最深的……
………………………………………………………………………………………………
摄影化妆学校(南阳摄影化妆学校校长)
秋瞳访谈:古妆摄影,随着武打片和穿越剧的风靡,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看重。作为能够妆扮出不同朝代妆容的摄影化妆学校的专业老师,能给大家谈谈古妆造型应注意什么?
摄影化妆学校专业回复:秋瞳老师好,各位影友好:不好意思学校刚忙完农运会形像大使选拔总决赛的事,又在忙IDA国际化妆师资格晋级考试的事。所以回答问题有点晚了,对于古装造型的特点;古装一直是影楼婚纱相册里不可缺少的服装之一,穿上自己喜欢的服装,让造型师做一款自己喜欢的造型,犹如古装剧里走出来的女主角。随着古装剧的热播,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古装拍摄,现在更是不断有古装造型工作室诞生。
随着历朝各代的更替而发生着改变,因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不同,化妆在其每个时期有其特定的表达方式,从而体现当时一定的生活文化和大众审美趋势。化妆作为一门生活艺术,自然与美学密切联系,在我们所要截取的4个时期(汉,唐,清,民国,)典型的朝代妆容中,每个时期的妆容都有其特定的美学意义及丰富的历史文化蕴含其中。服装都是具有年代特征,其服装款式多,色彩丰富,造型手法多元化,根据不同朝代来选择服装的款式与造型手法。
汉代
汉王朝的政治进步、经济繁荣又促进了与外国和少数民族政权的交流,社会风尚也发生较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修养也日趋提高,发式妆饰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宫廷贵族的发式妆饰则更是奢侈,华丽由于化妆制作技术的成熟与对女性审美观念的转变,使得妆容类型大大丰富。面妆方面一改周时的素妆之风而盛行各式各样的红妆。眉妆则创造了许多“气势磅礴”和“以为媚惑”的眉式。颊红依肤色深浅,范围大小,妆制不一。长眉纤巧细长,点染朱唇。好在妆粉时常连嘴唇一起敷成白色,然后以唇脂重新点画唇形。表明这一时期的一种宽容之心,从审美风格上来看,总体上还是以柔和典雅为美。
唐朝
唐代发髻名称众多,有飞天宝髻,双鬟望仙髻,抛家髻等,唐代妇女的发髻承袭前朝,并加以创做,如双环望仙髻是承袭秦汉遗风,留传下来的神仙方士之说。唐代的妇女发型,直接影响五代到北宋年间,此时期的特点是竞尚高,大当时的妇女利用自己以及别人剪下的头发加添在自己的头发之中,或造成各种假发来装戴。而此等发型多为贵族妇女的专利,平民百姓极其只在婚嫁才会如此打扮。除了将头发束成髻以外,插上发钗,发簪等也是唐代常见的发型,唐晚期,高髻更与银钗,牙梳相配,其它如鸾凤步摇,簪梳等,唐代发饰可分为发钗,簪,步摇簪,梳篦,宝钗等,自凡魏晋南北朝起,妇女头上流行插梳之风,至唐更盛,唐朝化妆在汉代的基础上得到空前发展,额黄与花细妆交叉或同时使用。在修饰眉毛方面也不输于前人,各式各样。有阔眉,八字眉,剑眉,短眉。根据个人喜好和场合的不同,有的将整个双颊晕染成红色,成为红妆。有的是轻巧点以两个红点。而樱桃小口的点唇造型也是唐代面容妆饰追求美的重要代表。
清朝
大拉翅:又名“旗髻”,是清代满族女子最具特色的、集发式造型与妆饰于一体的著名发式。其梳理方式特别繁复,是受汉族妇女“如意头”影响而演变而成的,为清宫廷贵妇所钟爱。 冠子、纂:清代老年妇女多在髻上加罩一硬纸和黑色绸缎制成的饰物,绣以吉祥纹样、寿字等,用簪扦于髻上。清朝讲究气质高雅,容颜美丽。以淡雅妆为主,肤色均匀淡白,眉毛浓黑细长,胭脂涂腮,使面色如芙蓉,娇艳柔和,若有若无,点唇,再用胭脂涂抹手心为此时尚的美容特点。
民国时期
清末民国初年,年轻妇女除部分保留传统的髻式造型外,又在额前一绺短发,时称“前刘海”。辛亥革命以后,时兴剪发。约在本世纪30年代,国外妇女的烫发经沿海几个通商口岸传入国内,一时间,人们的发式妆饰大多崇尚西洋、群起仿效,染发也一时成为达官贵人所追求的时髦方式。至此各式发式造型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民国当时的美容特点是多条线索并寸的。一方面是传统女性仍坚持的清秀路线,细细的眉眼和小巧的红唇;另一方面是追求时尚的女性,她们喜欢香水,旋转式的口红,画有层次感,线条柔和的眉毛。以及强调立体感的深色眼影,贴浓而长的假睫毛,并且对上唇饱满,下唇线条分明的唇形特别感兴趣。
不过现代商业影楼中古装造型大多已简单化,影楼造型着重于人物的美化,并没有完全按照历史年代的妆面特点来化,但也并没有完全抛弃古典文明,而是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体现了古典与现代时尚之美。影楼古典妆容的打造,妆面是根据人的五官特点来化,造型是根据服装的色彩和历史特点来做。
例如:服装颜色中,金色服装:化妆师在做造型和妆面时要体现出金色的特点,华丽,隆重,大气,高贵,威严的特点。大红色服装:在做妆面和造型时要体现出红色的喜庆,妩媚,妖艳的特点。浅色系服装,在造型和妆面中要体现出唯美,秀气,小家碧玉的特点。
妆面色彩丰富,眼妆中眼线是妆容的重点之一,根据客人的五官来勾靳出内眼角,拉长外眼角,使眼形有拉长的效果,让眼神妩媚迷人,粉粉的面颊搭配粉嘟嘟的唇,犹如一幅美丽的画。
在发型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客人头发的发色、发量、头发的长度来决定造型手法,如果头发比较长的,可以真假发结合做造型。体现出真实自然的效果,头发较短的,可以直接选择假发来做造型。这样即节省造型的时间,发型且干净整洁,大都多以编、盘、拧的手法为主。 不到地方,请大家多指正,南阳摄影化妆学校真诚欢迎各位老师来校指导、交流。
………………………………………………………………………………………………
戈满江红(光影中国热心影友)
秋瞳访谈:满江红兄是我非常敬佩的影友之一,第一印象折服于你的一手好毛笔字。而你,更是将刚劲柔婉的毛笔字和俊美清丽的人像摄影作品组合成完整的画意力作。这种艺术涵养,是人像摄影最难能可贵的品质。人们常说,字,是一个人是性格,代表着一个人的品质。那么拥有着如此完美品质的兄台,能给大家谈谈如何利用个人的特长,来为自己的人像摄影作品加力加分呢?如何来把自己的天赋融合到人像摄影中去?
戈满江红精彩回复:回秋瞳访谈:
首先感谢秋瞳兄百忙之中为大家建立一个这么好的交流平台!
秋瞳老师一直以来都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个人,无论艺术修养还是专业素质都可谓极致人才。说道摄影其实我接触的时间并不长,可以说光影中国是我摄影的摇篮,和很多初学摄影的影友一样,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光影中国这个大家庭的哺育。因职责所在,平时拍的机会很少,人像习作更是寥寥无几,热心不减之下更是有心无力,看到不足自然是常有的事情。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想无论何时都要认清自己了解他人才能够有所反省有所提高。
言归正传——艺术是相通的,所谓“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书法如是,摄影亦如是。文字在我看来是文学与书法的问题,文学是艺术,书法是艺术,而二者能够结合在一起更是艺术。曾经亦酷爱于斯,只是后来诸多原因以至于逐渐荒废,亦无从建树,看到瞳兄业绩更是汗颜以对。从摄影上来讲我认为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就如同书法中的横平竖直永字八法,没有一个好的基础,组合出来的字就没有章法,一点一横一撇一捺都不是随便写随便堆彻的,皆有它的写法皆有它合理的布局,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成书法的第一步——楷书。摄影其实也是这样,基础知识诸如曝光、快门、色温、光圈、对焦等等基本知识掌握之后加之一个合理的构图,摄影的“楷书”就容易工工整整的完成。楷书之后可以尝试行书,行书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字体,书写便利,易于辨认,可以有一定的个性空间,但亦有章法,一个笔画的简化与连接都有其约定俗成的规矩,既个性更不离谱,很多人写字一生到此为止。摄影人也很容易从“楷书”跨入“行书”,经过一段基础的积累,个人的作品有所延伸,有了自己的想法但离不开世俗的羁绊,总要去迎合大众的口味,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其实真的好也许是真的不好,这个坎很难过得去,摄影芸芸众生终不过如此。草书——是我最喜欢的一种书法,“飘若惊龙浮若轻云”,如脱缰的野马奔腾不息,神采飘逸法无定踪,虽然曲高和寡但个性张扬鲜明,给人以极致的冲击与震撼,“草圣”张旭更是千百年来书法大家们顶礼膜拜的对象,时至今日无从超越!摄影人需要达到这种“草书”的境界,只是这种境界需要天赋和勤奋相结合的,能达者寥寥无几,所谓“路漫漫兮其修而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时胡诌还请秋瞳老师多多指教。说到底个人天分有限,时间有限,没想着去成为什么大家,对于摄影也许“爱”才会是仅有的永恒吧!祝大家“爱”的彻底,玩儿的开心!
………………………………………………………………………………………………
|